公告

本會近日發現,有人於

百度居合道吧 微博

發佈本會的資料及相片,更有人以本會成員之名義於居合道吧內發表言論。

現特此聲明,任何人未經本會幹事同意,擅自將本會網頁及Facebook 上之資料及相片轉載網上,以及下載後將本會資料及相片以任何形式向任何人士及媒體發佈等均屬非法行為。

本會願意向一眾網民分享任何有關武術之知識,但同時也希望網民遵守知識產權,不應在未經授權及許可的情況下將任何資料及相片等隨意於網上發佈。另外,本會更不希望有人擅自以本會幹事或會員身份向其他人發佈有關本會的一切資訊。

特此通知。

最新消息

July 2013

Training Camp in Tso Kung Tam Outdoor Recreation Centre

July 2012

Training Camp in Tso Kung Tam Outdoor Recreation Centre

July 2011

Training Camp in Cheung Chau

擊劍術日本古流劍術對打技巧

注 : 本會所學習及教授的古流劍術及武術並非由一般人從書上或是從網上搜集, 而是由本會顧問親身前往日本等地,向該流派的傳人引證及學習而得來的。


1) 東西方擊劍術對打技巧之發展過程

1.1 擊劍一詞最早源於中國古時,作訓練士兵之用,有幾千年之歷史。早於春秋戰國時代。劍士們以杖代劍比試,也有以竹代劍比高下。不少中國劍法和造劍技術於唐代就已傳入日本,漸漸在日本本土發展成我們現稱的「日本古流劍法」。

1.2 而日本方面,於二次大戰完結後,不少新興道場把博大精深的古流劍法簡化,只抽取幾種攻守擊打方式,漸漸發展成現代劍道運動和近代日本擊劍練習模式,流失了許多寶貴的古武道技法。

1.3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之古代劍術也漸漸發展為現代的劍擊運動,由佩劍(軍刀),花劍及重劍構成現今的劍擊比賽模式。



現代擊劍術無疑能普及和促進此武術運動的發展,可惜流失了不少珍貴的古武道及古流劍術知識。

2) 近代中日擊劍的發展

2.1 二次大戰後到現在,不少新興的現代日本劍術派別和道館紛紛創立,發展出近代日本刀法。他們有些利用安全軟膠包著竹條或以不鏽鋼或鋁合金模擬刀,並戴上護甲,進行對打練習。

2.2 受日本劍道啟發,中國武術家亦再度提出以代用劍代替真劍,來練習2人擊劍練習。終於在1931年中央國術館頒佈中國擊劍細則,推動中國的擊劍運動。到現在廣州的馬明達老師仍在國內外推動中國擊劍,為其中的表表者。古語有云狹路相逢,短兵相接,以往稱擊劍,現在國內統稱短兵運動。



3) 本社日本古流劍術的發展

我們擁有的技巧乃日本古流劍術,是古武道丹田和骨架操劍模式,把動力和勁度從體內運上劍刃處來斬殺敵人,並非近代劍術及劍道運動直接地用手臂和腕力揮刀。

丹田力於日本古武道中從練習坐技養成這種獨特的運力技巧,不少無知人士往往以為劍術隨著時代進步及認為坐技於現代武術沒有用途,而被刪減。原來坐技真貌並非對抗坐於地上面對敵人的情況,而隱藏著古武道內動發勁和擁有高機動性之核心,能夠應用於立技打鬥之用。這並非練習現代劍術的人能夠明白和體會。



4) 以代用刀進行自由擊劍/古流劍術訓練

現時本社使用的自由對打代用刀,刀心安有卸力的設計,並擁有日本刀之彎度,代用刀的橫切面直徑盡量不過2吋長,否則只是流於以一條粗大的包膠圓棒對打罷了。

代用擊打刀的重量反而不需完全按照真刀重量,因太重只會增加撞擊身體和頭部的危險,長期可能引致腦震盪及後遺症。而本社的代用刀設計,是希望練習者盡量可以不用戴上護甲,避免頭盔影響視界角度,阻礙劍手的全體感覺。

本社的擊劍練習,是允許使用當身技、體術和立捕的,這才是古流劍術一體,只要在對手落地前一刻鬆開對方關節(逆關節技)方可避免頭頸受傷,當然以代用刀自由練習就更安全。



5) 自由對打能增進劍術修行的誤傳

外界練劍往往以為以代用刀練習是初階者為安全以設的初步練習對打方式。在本社內,這卻是較後期的對打練習模式。因為代用刀始終不同真劍或木刀,故本社習劍者需先習得古流劍術之法,以此運用於木刀對打上,之後方可以更不似真刀的代用刀對擊。古有謂懂其法,方可運於刀劍以為其武器。我們必須先習真劍,經過長時間的木刀對打訓練,才使用代用刀對打練習。不少人還未熟習劍法,就拿起代用劍亂打,不單不能發揮真劍之法,更阻礙完整的古流劍術修練。



古流乃日本古武道的別稱

欲窮究劍,必從古流

古流是殺敵的技法,古武道流派都擁有那種特色,為了打倒敵人,技術一代一代延續流傳)